close




立即點擊


標題

呷檳榔記得在古書上記載:是高尚女子的高貴消費品?


問題


印象中好像檳榔這種東西平常老百姓是吃不起的到底出處在古書中的什麼地方出現這種乩記載?


最佳解答


嚼食檳榔的風俗,至少沿續兩千多年,是平民與貴族共有的嗜好。「檳榔」見諸於文獻上, 可追溯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李後主的《一斛珠》:「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裏殘殷色可,杯深被香醪涴。鏽床斜嬌無那,爛嚼紅葺,笑向檀郎唾。」詞中的「紅葺」即為檳榔。詞意描寫一位能歌善舞,能編曲也會作詩填詞的女藝人大周后。後主十八歲時和她結婚,感情甚篤,整首詞句,看起來幾乎全是寫她一張嘴。 「賓」與「郎」皆為貴客的稱呼,更為宴會時的珍品,在<上林賦>稱為「仁頻」,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為「青仔」。六朝時代,史料中曾記載劉穆金盤盛檳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檳榔賦詩的有蘇軾《題姜秀郎幾間》〈不用長愁挂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孫。〉楊萬里《小泊英州》〈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檐覆土床。〉黃庭堅《幾道復覓檳榔》,〈莫笑忍飢窮縣令,煩君一斛寄檳榔。〉詩文以檳榔指物抒情或描述南方的風土民情。 燴炙人口《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璉借故進寧國府巧遇尤二姐,便無話找話說:「檳榔荷包也忘記帶了來,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由於檳榔產於南方,北方富貴人家的子女,以能吃到檳榔為榮。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編集《古今圖書集成》,其中之《草本典》第285則為<檳榔彙考>,蒐集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有關檳榔的詩、文、圖繪及藥方。 有關檳榔的台灣文獻,始自康熙年間首任台灣知府蔣毓英所修之《台灣府志》<物產志>,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之〈竹枝詞〉。孫元衡同知的<食檳榔有感>詩二首;陳夢林主編的《諸羅縣志》,描述檳榔待客及和息之社會功能。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也於《台海使槎錄》中,描述「倒吊子」及「唾如濃血」的文章。乾隆年間台灣海防同知朱景英,,記錄當時台灣流行檳榔的盛況:晱檳榔者男女皆然,行臥不離口;啖之既久,唇齒皆黑,家日食不繼,,惟此不可缺也。解紛者彼此送檳榔輒和好,款客者亦以此為敬。 台灣地區的鄒族、布農、泰雅,以往並沒有嚼食檳榔的習俗,而平埔族和東部及南部的各族群,視檳榔為主要的嗜食品。其都喜食大且硬的檳榔,添加物為石灰、荖藤,這種吃法和越南人一樣。 檳榔在阿美族社會具有以下列功能:招待訪客的心意;各種祭儀中的祭品;請親友或鄰居幫忙時的酬勞;訂親、結婚時不可或缺的禮物;表示愛意的象徵;違規賠罪的償金。排灣族部落,檳榔圍繞住家四周,因為檳榔在該族人的生活上有極大的重量,除了是交際應酬的必備食物,檳榔也是婚禮上不可缺少的禮品,以往排灣族平民家種的檳榔樹,第一把檳榔要獻給頭目,做為繳納地租的象徵。魯凱族以往的田地,檳榔和苧麻是必種的作物,該族以亭亭玉立的檳榔樹,形容端莊的淑女。 卑南族的生活中,除了食用外,祭祀及巫術都用得上。卑南族的海祭 、聚落灑淨祭 、境界拒邪祭的祭品,檳榔是無可替代的物品。卑南族的巫師,施行巫術時,會使用珠子、鐵鍋片、香蕉葉等等,檳榔卻是用得最多的施巫用品。 檳榔除了社會功能、物質功能之外,最重要的當屬醫療功能。《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云:〈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驅蟲、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其他答案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http://qaz331.pixnet.net/blog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113000010KK04336

BD81A8B1B203CBB1
arrow
arrow

    j31dy69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